-
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的復位治療
撰文:林偉雄物理治療師 (Mr. Warren Lam)特別鳴謝:羅先生協助拍攝及允許使用相片羅先生早幾日前突然急性腰背痛,發病前並沒有任何受傷或搬抬重物。過去幾天,他接受過針灸及跌打治療,痛楚不但沒有舒緩,甚至更趨明顯及僵硬,不論坐立、行走、彎腰、咳嗽、轉身等等都會出現劇烈痛楚。治療急性腰椎間盤突出,並不能單靠電療儀器、牽引(俗稱拉腰)、整骨、熱敷等的治療方法去解決問題。以羅先生的個案為例,於首次診治及檢查時,發現他有明顯腰椎側移(Lumbar Lateral Shift) (圖一及二:治療前),腰椎的活動大大受限,不能前彎及後伸,並有嚴重的腰肌肌肉痙攣(Muscle Spasm),這些都是因為腰椎間盤突出而引致的相關症狀。所以,我們治療首要目的是以手法治療(Manual Therapy)矯正腰椎側移,否則再多的被動治療也不能改善問題。物理治療師於首次治療時,替羅先生進行特定的手法矯正復位治療 (McKenzie Therapy),已能大幅改善腰椎側移的情況,再配合其他相應的治療、家居自我矯正、腰背運動、姿勢糾正及家居護理建議等等,經過4次治療,他的椎間盤突出的問題已經解決,不過治療師仍叮囑他往後要多加留意姿勢、定時練習腰背運動、加強核心肌群,並控制體重,便能大大減低復發的機會!(以上治療方法只供參考之用,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如有任何腰背問題,建議先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的意見) -
淺談「富貴包」!
大家可能曾經見過別人頸背後面腫了一個大包,這個現象簡稱為「富貴包」。富貴包本身並不是一個病患,而是因為長期不良姿勢而導致的頸椎變化。擁有富貴包的人除了後頸部長了一個脂肪腫塊,會經常展示一個寒背和頭前凸的姿勢,並容易出現各種頸緊背痛。「富貴包」好發於寒背、圓肩及胸椎僵硬的人士身上,當胸椎的後弧度 (Thoracic Kyphosis) 逐漸增加及繃緊時,抬頭的動作就會以頭部前傾的姿勢作代償。當頭部從正常姿勢每前移1吋,頸椎所承受的壓力便會增加10磅。倘若長期維持一個不良姿勢,頸椎增加的負荷日積月累,會引至頸椎退化及骨質增生(俗稱生骨刺) ,頸後的軟組織勞損發炎及增厚,最終形成一個隆起的腫包。如果不及早治療及糾正,寒背和富貴包隨著時間逐漸惡化,除了影響觀外,更會令到頸部和上背部肌肉變弱,而導致出現疼痛及繃緊不適。脊椎退化雖然不可能逆轉,但可以透過針對的運動及姿勢糾正來:- 改善姿勢和外觀- 減輕頸部壓力,並防止繼續惡化- 強化深層頸部和背部肌肉以下介紹幾個簡單的改善運動,大家可不妨一試:- 肩膊外旋 (Shoulder External Rotation)-天使翼運動 (Angel Wings Exercise)- 收下巴加眼鏡蛇式運動 (Prone Pressup Exercise)- 俯臥超人運動 (Prone Superman exercise)肩膊外旋 (Shoulder External Rotation)
1. 坐貼椅背,挺直身軀。
2. 雙手肘彎曲90度,手掌向天,雙手握著有阻力的膠帶
3. 保持手肘貼身軀,將左右前臂一起向外旋。
4. 拉到最盡的位置,維持3秒,慢慢返回原本的位置。
5. 重複10次3組天使翼運動 (Angel Wings Exercise)
1. 坐貼椅背,挺直身軀。
2. 雙手舉高,手掌向前,每邊握著阻力膠帶
3. 收下巴,將雙手向後和下的方向拉
4. 最終位置膠帶應該在頭後,雙手形成'W'型。
5. 重複10次3組俯卧掌上壓 (Prone Pressup Exercise)
1. 俯卧, 雙手放在肩膊下方,盆骨貼地
2. 慢慢將下巴收入,用背部和雙手推起上身
3. 動作期間,要保持收下巴,盆骨不可離地
4. 去到最盡的幅度,就返回開始位置
5. 重複10次3組俯臥超人運動 (Prone Superman exercise)
1. 俯卧, 雙手放在肩膊下方,盆骨貼地
2. 慢慢將下巴收入,用背部和雙手推起上身
3. 動作期間,要保持收下巴,盆骨不可離地
4. 去到最盡的幅度,就返回開始位置
5. 重複10次3組 -
《WFH 系列二:久坐運動篇》
踏入三月份,相信不少上班族都繼續WFH,你有無發覺越坐越累、頸背越坐越繃緊?不少求診人士反映WFH 的工作時間比平日坐辦公室長,使用手提電腦、平板電腦及手機的時間變得更長!久坐不動的同時,不知不覺開始習慣錯誤的姿勢,亦改變了身體的支撐點,例如頭部及頸椎過度前傾,頸肩、腰部肌肉變得繃緊。上一篇WFH 系列分享了在家工作的陷阱,今回會分享五個運動針對改善寒背及伸展緊繃的肌肉,以幫助改善姿勢及舒緩肌肉疲勞。動作簡單既不用任何器材,適合在家工作時抽空進行!以下運動只作一般參考,若果痛症持續、加劇或出現痲痹的症狀,建議向物理治療師諮詢以作出個人化的評估及治療。1. 肩頸伸展運動-左手單手抓住椅邊,頭往右邊側傾並用右手微微向下拉,以加深伸展;交替手重覆另一邊-每次維持15至20秒,每邊重複5次2. 腰部伸展運動-雙腳打開成髖部及肩膊的闊度,腳踏實地,身體往右轉,右手抓住椅邊,左手抓住椅背以加深伸展;交替手重覆另一邊-每次維持15至20秒,每邊重複5次3. 胸肌伸展運動
-前臂及手肘靠在門框或牆身,手肘的高度與膊頭相約,大概成90度。-腳向前跨一小步,前上半身微微向前壓及轉向另一邊,感受胸肌的拉扯-維持15至20秒,每邊重複5次4. 肩胛骨內收運動
-雙手放與頭後尾枕,兩邊肩胛骨中間的肌肉發力,帶動肩胛骨內收及手肘往後收-維持2-3秒,重複10次5. 胸椎伸展運動
-背部緊靠椅背,雙手十指交扣與後尾枕以承托頭部 以椅背邊與胸椎作支撐點,身體慢慢往後仰,感受胸前打開的感覺-每次維持2-3秒,重複10次-緊記往後仰時頭部不要過度往後傾及使用四腳平穩的椅子 -
WFH 系列一:在家工作陷阱多!
近日疫情反覆,越來越多上班族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WFH),不少人都久坐家中。可是家中的工作空間及姿勢未必適合人體工學,例如家中環境舒適,容易令人攤在床上工作;近年亦較常用手提電腦 (laptop) 以取代桌上電腦 (desktop)。久而久之會增加肩頸腰背、肌肉筋骨勞損的風險。也聽到不少病人因此受到頸緊膊痛,甚至手痲痺的問題困擾。在家工作潛在的職業健康風險絕對不容忽視!看看你有沒有犯上以下的錯誤?應該如何避免陷阱呢?在家工作的陷阱:坐梳化、攤在床上工作
長時間維持同一坐姿
電腦螢幕放側一旁/沒有置中,頸部長時間保持旋轉一邊
電腦螢幕與頭部距離太近
螢幕太矮,如手提電腦/平板電腦,以致長時間低頭
鍵盤/滑鼠比手肘高度高
使用滑鼠時手腕向兩側屈曲,或手肘過直滑鼠放置位置遠離身軀
身體前傾,沒有充分利用椅背承托身軀及脊椎
WFH家居環境小貼士:使用可調教高度的椅子,靠椅背坐直,避免身體及頭部前傾
電腦螢幕放於約手臂伸直的距離
電腦螢幕放置於正前方,舒適的觀望角度約15-20º,或眼睛與螢幕最頂的一行文字成水平,可使用書本、盒子或直立閱讀架調整螢幕至合適的高度
若使用手提電腦,建議另設外置鍵盤(如圖)
使用直立閱讀架擺放平板電腦,避免平板電腦放平於桌上、常時低頭
使用鍵盤/滑鼠應放置手肘高度,即前臂與手臂大約成90º,而前臂應有足夠的承托力
使用滑鼠時手腕避免過分屈曲/向兩側屈曲
調教電腦螢幕及座椅高度後,如果雙腳未能平放地下,可加穩固的腳踏
每半至一小時,定期轉換姿勢/起身走動一下,進行小休或伸展運動
《WFH 系列》下一集會分享一些伸展運動適合在家工作時進行,預防肩頸腰痛、減輕疲勞。密切留意!身體及頭部太過前傾,沒有充分利用椅背承托身軀及脊椎
手肘過直,滑鼠放置位置過份遠離身軀
手提電腦螢幕太矮,以致長時間低頭
坐在梳化、攤在床上工作
電腦螢幕放側一旁,使頸部長時間保持旋轉一邊
調教電腦螢幕及座椅高度後,如果雙腳未能平放地下,可加穩固的腳踏 使用滑鼠時,手腕伸展15-20º最為理想,應避免向兩側屈曲 靠椅背坐直,避免身體及頭部前傾
電腦螢幕放置於正前方,舒適的觀望角度約15-20º,或眼睛與螢幕最頂的一行文字成水平
使用書本、盒子或直立閱讀架調整螢幕至合適的高度
若使用手提電腦,建議另設外置鍵盤
使用鍵盤/滑鼠應放置手肘高度,即前臂與手臂大約成90º,而前臂應有足夠的承托力
-
頸梗膊痛之頸椎退化 (Cervical Spondylosis)
頸椎退化(Cervical spondylosis) 是一種隨年歲增長而出現的退行性病變,頸椎關節及軟骨受到重覆的磨損和損壞,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痛楚及徵狀。一般多發生於50歲或以上的人士,而大約七成的人到了50歲時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頸椎退化。不過,隨生活習慣的改變及長時間使用電腦,加上不良的工作姿勢,頸椎退化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有部份求診人士更早於20-30歲便出現退化的病徵。
頸椎退化的成因
頸椎是由7節的頸椎骨、軟骨(椎間盤)及周邊的韌帶、肌肉所組成,而頸椎骨亦是保護脊髓的重要組織(圖一)。
圖一 頸椎結構簡圖:
頸椎是由7節的頸椎骨(C1-C7)、(a)椎間盤(軟骨)及周邊的韌帶、肌肉所組成,椎骨側面設有(c)椎間孔,讓(b)頸神經根從脊髓延伸至上肢不同結構,負責輸送感覺、反射反應及肌肉活動
關節面如長時間受壓、磨擦,軟骨便會容易損蝕,骨質便會於這些部位慢慢的增生出來,而形成骨刺;椎間盤長期及反覆受壓,會造成磨損,加上年歲的增長,軟骨內的水份減少,最終會導致椎間盤高度收窄,甚至突出。常見的成因包括:
1. 年歲的增長 2. 長期維持不良的姿勢(圖二) 3. 頸椎受創 4. 缺乏運動
頸椎退化的徵狀 - 頸痛:痛楚可由頭部、後枕,伸延至肩膊、上肢及手指 - 頸椎僵硬:患者會感到頸部活動幅度減少及不靈活 - 肌肉繃緊:頸部周圍的肌肉,尤以斜方肌、肩胛提肌(圖三)變得繃緊及痙攣
- 上肢麻痺、乏力:倘若頸椎神經線(圖四)受壓,相關的上肢部位便會出現麻痺、針刺的感覺,嚴重的情況更會出現上肢肌肉乏力及萎縮 如何診斷頸椎退化
醫生及物理治師藉臨床的檢查及X光照片(圖五),確定退化的關節及程度,以便作出正確的診斷。如有需要,醫生會建議作進一步的檢查,如磁力共振造影,確定頸椎神經線受壓的情度。
頸椎退化的治療及預防
- 物理治療:牽引治療、干擾波電療、超聲波治療、熱療、手力治療及運動
- 藥物治療:由醫生處方的止痛、消炎藥物及相關藥物
- 姿勢糾正:減少頸部壓力,以免頸椎進一步退化
- 工作間的設計:有助保持良好姿勢,減少頸椎退化的速度
- 手術治療:適用於徵狀嚴重的案例,詳情請向骨科專科醫生查詢頸椎退化-頸椎舒展及肌肉伸展運動 Cervical Spondylosis Mobilizing Exercises
以下介紹的頸椎舒展及肌肉伸展運動,適合一般人士練習,籍以活動頸椎關節,減少肌肉繃緊的情況。如在練習過程,發覺疼痛加劇至停止後亦有不適,應停止並請教物理治療師。
圖1.活動頸椎(轉動):眼望前方,緩緩轉頸望左,還原後再向右望,重覆5-10次 圖2.活動頸椎(側向):眼望前方,緩緩側向左方,還原後側向右方,重覆5-10次
圖3.『收下巴』糾正頸部姿勢:手指放下巴前(a),眼保持向前望,頭部水平向後移(b),停留2秒後放鬆,重覆5-10次
圖4.伸展頸上斜方肌:頸伸直,頭向肩膊左側,左手放背後,手放頭側面,輕按至頸肩肌肉拉緊,停留10秒後放鬆,重覆5-8次
圖5.伸展頸後肌肉: 頸伸直,頭向前彎下,手放頭後枕輕按至頸後肌肉拉緊,停留10秒後放鬆,重覆5-8次
圖6.伸展上背(1): 雙手扣指伸直,慢慢向上舉高,頸伸直,停留10秒後放鬆,重覆5-8次 圖7.伸展上背(2): 雙手放背部,肩向後提升及拉直,慢慢向後提高,頸保持平直,停留10秒後放鬆,重覆5-8次
圖8.活動頸肩肌肉: 肩部上提並向後轉,重覆5-8次(亦可向前轉向)
結語:
頸椎退化是一個不能逆轉的疾病,但藉著適切的治療、頸部護理及姿勢糾正,我們都能大大減低徵狀及有效緩和退化的速度及嚴重程度,大家更不要胡亂敷藥及誤 信某些治療可把退化的關節逆轉或把骨刺溶掉,這樣只會浪費金錢及延誤復元時間。
(輯自2010第一期啟康物理治療資訊)
-
非一般的痛:頸痛定頭痛? 頸椎性頭痛
有朋友問:「我個頭痛了2、3年,已接受過醫生的診斷及藥物治療,亦給拍了X光片,没甚麼腫瘤,但頭老是痛,可怎麼辦?我會否以後也這樣?」要解答這個複雜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頭痛的種類及其成因,不然甚麼也談不上。
跟據世界缳生組織的資料顯示,現今頭痛已有400多種,多得令人「頭痛」。然而,現時每10個頭痛患者,有1成是可以以物理治療的方法作治療。那麼,那一類的頭痛是適合接受物理治療呢?答案是頸椎性頭痛。要深入了解這種特別的頭痛,我們要從人體解剖學入手。
痛是一種經神經線傳遞給腦部的一種訊息,這是與生俱來的一個自我保護系統。換句說話,只要這些接收痛的神經線被刺激,你便會感到痛。從圖片中,我們可發現有兩條神經線從頸部後面廷伸至頭後及頂部。這兩條神經線讓我們頭皮有感覺、冷暖、接觸或痛楚等等。要保護這些脆弱的組織,我們有好些肌肉包圍它們。多年來,這些神經線和肌肉蠻合得來的。可是隨著人類的科技進步,我們由獸獵行為進化成日日對著電腦的生物,即由直立人變回猿人。我們的背部、肩膀及頸部便受我們日常的座姿支配著,「寒背」者彼彼皆是。那「寒背」與頭痛又有關嗎?有,凶手就是上文的肌肉……
當我們「寒背」的時候,頭的重心已在身體的前面,倘若沒有頸部的肌肉支撐著,頭跟本就沒可能向前看。這些肌肉,當累得沒可再累的時候,便會痙攣,同時夾著頸後的神經線,頭痛就這樣產生。
事情有這麼簡單嗎?
一半吧!誠然,除了那些肌肉之外,頸椎1、2、3節亦是頭痛的根源。讓我們再看看圖吧。那兩條神經線除了從肌肉裏鑽出來之外,它們其實源於頸椎第1、2、3節間。只要這些關節有發炎或錯位,頭痛又跟著來。故只做按摩放鬆肌肉,並不可能切底解決問題。
然而,肌肉又和關節問題纏在一起,所以要完全解決頭痛問題,是需要從多方面入手﹔至少從頸椎第1、2、3節及頸部肌肉入手。
物理治療師一般會為頸椎性頭痛的患者們做詳細檢查及治療﹔筆者亦接觸過不少類似的過案。物理治療法有很多,包括電療、牽引、熱敷、超聲波是較常用的。除此之外,手法治療 (每個治療師也許會不同) 及針灸治療是筆者認為較有效的方法。不論作甚麼治療,自我保養才是治本的方向。多做頸部運動,保持良好姿勢,避免「寒背」才可使頸椎性頭痛「頭痛立即消」。以下兩圖的頸部運動可有助放鬆頸部肌肉,若有疑問或運動時感到痛楚,請向你的物理治療師查詢。
家居運動
以下兩圖的頸部運動可有助放鬆頸部肌肉,若運動時感到痛楚或有疑問,請向你的物理治療師查詢(1) 用手指輕觸下巴,固定手位,然後頸部向後壓,然後恢復原位;重覆做10次,可改善頸椎向前傾的情況。
(2) 坐直、將一隻手放在大腿壓著,頭側向另一邊,用另一隻手輕輕協助,動作維持10秒;後再轉另一邊,重覆做5次
頸椎肌肉圖片輯自Dr. Wesley Norman Georgetown University
http://mywebpages.comcast.net/wnor/homepage.htm
(輯自2006年第4季啟康物理治療資訊) -
椎間盤突出症 (Prolapsed Intervertebral Disc)
30餘歲的陳先生是一位會計文員,他數天前於辦公室彎腰搬抬文件時,腰背突然傳來一陣強烈的閃痛,並伸延至大腿及小腿。用了大概十分鐘的時間,他才緩慢地從地上站起來;背部的痛楚,令他不能伸直軀體,只能以雙手支撐著腰部,他痛苦的表情,嚇怕了在場每一位同事。經過詳細的臨床檢查後,確診為腰部椎間盤突出(Prolapsed Intervertebral Disc)。在以下文章裏,會以腰部情況為參考,然而,頸部亦可有椎間盤突出的情況。
椎間盤結構:洋蔥與啫喱
我們的脊柱是由七節頸椎、十二節胸椎、五節腰椎、阗骨及尾骨所組成。而椎間盤(俗稱軟骨)就把這些椎骨連接起來,它是脊骨與脊骨之間的一個軟組織;椎間盤中心是一個富有彈性的鎹喱狀物質-椎核,而外層由環狀的纖維韌帶像洋蔥一樣,一層層的把椎核圍住,並保護椎核,限制椎核向周圍突出。
椎間盤猶如「軟墊」
椎間盤既堅韌,又富彈性,承受壓力時會被壓縮,壓力除去後又可回復原狀,具有「軟墊」一樣的作用,可緩衝外力對脊柱的震盪。整個椎間盤的功能除吸收震盪力外,還提供脊椎不同方向的活動能力。椎間盤強度很高,可承受強大的縱向壓力(longitudinal force),即站立時向下的壓力;例如從高處著地,受傷的往往是骨頭,椎間盤反而可以沒有受傷害。然而,經常經進行重複的彎腰動作或突然彎腰的動作過急、過劇烈,長期坐姿不正確或錯誤姿勢提舉重物等,纖維環便會被過度伸展而造成輕微撕裂及缺口,椎核的鎹喱便會有可能沿缺口突出,嚴重時更會壓迫椎間孔內的脊椎神經根,導致下肢痛楚及麻痺。
彎腰姿勢對椎間盤最傷
從圖二所見,腰部椎間盤內壓最大為站立彎腰提舉重物時,其次為「寒背」地坐著,這兩種姿勢使椎間盤受著過大的壓力,容易使椎間盤受傷。另外,現今的都市人花上很長時間坐著工作,但如果沒有保持正確及良好的姿勢、背部缺乏足夠的承托、長時間彎腰坐立及缺乏適當的腰部伸展運動;椎間盤的纖維韌帶便會因長時間的過份牽拉而變弱及鬆弛。那時,一個平時覺得很簡單的動作(例如:彎身撿起文具),也會導致椎核向後移位,而產生痛楚。
受傷後未必立刻感痛楚
當椎間盤受傷後,患者未必會立刻感到痛楚,原因是椎間盤是一個缺乏充足血液供應的組織,只有在受傷後,引致發炎的新陳代謝物質累積到一定數量,身體才會接收到痛楚訊號。因此,因為血液流量不足,椎間盤只依靠滲透作用才得到所需的養份,故此,修復的速度是十分緩慢。以正常的新陳代謝及沒有治療的情況下,椎間盤的康復時間約為6個月,這並不包括康復中途再次受傷來計算。
坐骨神經痛:下肢疼痛痳痺
若椎間盤只是輕微的突出,腰部便會感到痛楚,但痛楚的程度是視乎突出的組織有多少。若然是輕度突出,腰痛程度相對較細,而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亦較輕。倘若突出的組織比較多,發炎的情況亦越嚴重,痛楚會拾級而上,更有機會壓著神經組織而引致下肢疼痛及痲痺等坐骨神經痛徵狀。
不同程度的病情
椎間盤突出的病情可輕可重,要視乎外層纖維韌帶、椎核的受傷情形(圖五)及周邊神經根是否受壓(圖六),患者徵狀亦有不同。圖五:
外層纖維韌帶、椎核的受傷情形
圖六:周邊神經根是否受壓
椎間盤突出:常見徵狀
- 突發性的腰背劇痛
- 患者會彎不到腰,不能長久坐下,久坐後起來會特別疼痛
- 疼痛由腰部開始,可伸延至大腿後側,及至小腿或腳掌
- 痛楚可在單一或兩邊腳發生,並有痳痺及針刺等感覺
- 咳嗽或打噴嚏,甚至睡覺時轉身會加劇腰痛
- 嚴重的患者,身體不能直立,更甚者會側彎向一側,以減輕痛楚
- 早上起床時,腰痛及僵硬程度特別強烈,待一會才後會好轉
物理治療的作用
物理治療對於大部份的椎間盤突出都有明顯的效果,有八成的患者均可透過藥物及物理治療獲得理想的康復。物理治療的主要作用在於:
1) 消炎止痛,放鬆因痛楚而引起的肌肉痙攣(圖七:干擾電治療、圖八:超聲波治療)
2) 以手法治療幫助椎間盤活動,加速消除因發炎而起的腫脹,減少神經铫受壓(圖九)
3) 手法治療活動神經铫,消除因神經受壓而引起四肢的痳痺或痛楚(圖十)
4) 改善腰背功能,強化背肌(圖十一、十二)
預防椎間盤突出症 Do and Don’t
(輯自2008第三期啓康物理治療資訊)